麻婆豆腐烹饪心得收获-做麻婆豆腐心得体会

1、串串香:

起源于四川成都?,不仅是四川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串串香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

2、鸳鸯火锅:

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创新火锅。此品原名“双味火锅”。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由阎文俊取名设计、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造成一个太极图形,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入锅烫涮。

3、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

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4、龙抄手:

创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

5、夫妻肺片:

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

扩展资料: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 ′~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万亩。

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参考资料:

成都-百度百科

经常做饭的女人,最终会怎么样?

中国饮食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美国风土人情:一、饮食特点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一袋面包,—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而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美国的冰淇淋堪称一绝,有各式各样的,上面还撤满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

川菜有那些

经常做饭的女人自然是厨艺越来越好拉,当你有一手不错的厨艺,你既可以满足老公的胃,也可以满足老公朋友的胃,还有你孩子的胃呀,尤其是想吃什么,都可以自己做,养养生还是很不错的。

经常做饭的女人,最后都不喜欢下馆子吃饭,也让老公越来越挑食,不习惯在外面吃饭。

俗话说:“满足老公的胃就能抓住他的心。”这话还是一定的道理的。

曾经认识一位老板,他与很多老板一样,随着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与老婆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多,就对婚姻越来越厌倦了。

他很想要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毕竟这是每个男人都喜欢做的事情。

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情人去外面度假,小情人喜欢爬山,到处蹦跶,更喜欢吃一些辛辣的小吃,他陪着她逛了一天,累到不行,吃了那么辛辣的食物,他实在有些受不了。第二天就犯了肠胃炎,他没有力气再出去玩了,他找的情人就自己去玩了。一路上发了很多漂亮的景色,还有一位帅哥聊得很嗨,看着她发的朋友圈,老板很生气,可他也没有发作,只是越发的觉得似乎自己不适合她的世界。

想着想着突然觉得好饿,好想念老婆给自己做的粥,每当自己不舒服,老婆都陪在自己的身边,给自己倒水,喂药。陪着自己,从来不会丢下自己不管。

平常去哪里都带着妻子,他吃不惯酒店做的饭食,都是老婆亲自下厨。他很少会肠炎发作,想着自己一个人落寞的在酒店呆着,此刻就无比的想念妻子。

想念妻子做的饭食,他想念妻子的唠叨和体贴。

回家后,他看到妻子,顿时觉得妻子漂亮了许多,他一把抱住妻子,妻子只说:“你最近怎么瘦了?是吃不惯外面的饭食吗?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XX。”他此刻,差点流下泪来。

经常会做饭的女人会让你抓住老公的胃,满足自己的胃,会让老公想起回家的路。

豆腐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川菜有哪些?

一提起川菜这两个字,首先映入脑海的永远是“麻辣鲜香”这四个字,随之而来的还有丰沛的口水和骤然升起的食欲。川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恐怕也是被喜爱程度和流传范围最广的一个菜系,从南方到北方,从路边小馆到高端酒店,它的影子无处不在,并且都是点单率很高的菜品。它神奇的地方在于,不论能不能吃辣的人,恐怕很少有人会觉得川菜不好吃,而且至少有那么一两个菜会让你觉得百吃不厌。

川菜起源于四川地区,分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三派,口味各有所长,但大体来说都是善用麻辣调味,成菜大多油大、味厚,但并不让人觉得油腻,反而是麻、辣、鲜、香,让人胃口大开。川菜取材非常广泛,而且大多是家常菜,这可能也是它流传广、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川菜广为人知的名菜有很多。今天跟大家推荐分享几道比较经典的川菜名菜,也欢迎大家在文后留言,说一下您最喜欢的川菜。

一、水煮肉片

水煮肉片恐怕是最广为人知的川菜了,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家常美食,甚至很多人自己在家也会做。这道菜源于最初的水煮牛肉,现代做这道菜,多以更加便宜实惠的猪里脊为原料,经水煮而成。一盆好的水煮肉片,汤色红艳,肉片嫩滑,香辣非常,真真当得起“麻、辣、鲜、香”四个字,下道下酒下饭的好菜。

是我自己在家做的水煮肉片,味道相当不错。我对这道菜的做法有些心得,在今日头条写过一篇文章,标题为“麻辣鲜香的水煮肉片~冬日暖身暖胃的时令美味”,欢迎大家前去围观,想学做这道菜的朋友我相信看了我这篇文章,应该会有所收获。

二、口水鸡

口水鸡是属于川菜中的凉菜,其最大的特点是麻、辣、鲜,嫩,油而不腻,爽口开胃,是道极好的下饭下酒菜,尤其适合夏季。

说起“口水鸡”的来历也很有意思。虽然其名字听起来很白话,但其实它大有来历,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当年大文豪郭沫若在其著作《賟波曲》中,有:"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于是自此这道菜就有了一个大俗大雅的名字:"口水鸡"。“口水”二次非常形象的形容了这道菜的美味:见之闻之想之而流口水,您想想该有多么美味。

口水鸡的家常做法:

为了保持口水鸡的鲜嫩的口感,其选料和做法都特别讲究。一般选用小型的三黄鸡,咱自己在家也可以选用大鸡腿来做。

1、将鸡腿煮至七八分熟即关火将其焖熟,然后将其捞出,迅速投入冰水中。这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其鲜嫩的口感。

2、用红油、白糖、醋、生抽、花椒油、盐调成料汁备用。

3、将冰好的鸡腿捞出切块,摆入盘内,撒上小米辣、蒜碎,浇入料汁,撒上熟芝麻、香菜即可。

红亮的经油裹着鲜嫩的鸡肉,看着就特有食欲。其口感鲜嫩Q弹,味道麻辣鲜香,非常的爽口开胃。

写着写着流口水了,好久没做了,看来周末要找时间做一次打打馋虫了。(口水鸡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东坡肘子

恐怕很多人并不知道,东坡肘子也是一道有名的传统川菜。大概因为它外形朴素,也并非麻辣,与大多数人普遍认知中的川菜大有不同。东坡肘子原汁原味,肥而不腻、肉香浓郁,常配酱油碟蘸食,风味更佳。

说起东坡肘子的来历,众说纷纭,不过大都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苏东坡的妻子王弗有一次在炖肘子时因疏忽导致肘子焦黄粘锅,于是她加了各种配料烹煮以掩饰其焦味。谁知意料之外这次的肘子特别好吃,之后苏东坡在此基础上反复试验制做,并且大力向亲友推广,于是,东坡肘子得以广泛流传下来,成为名扬内外的传统名菜。

东坡肘子的家常做法:

1、将猪肘子刮去残毛清洗干净,顺着骨缝划开以便入味;

2、将肘子放入锅中煮透,捞出剔去肘骨;

3、将肘骨和蹄膀一起放入砂锅,倒入之前煮肉的原汤,放上葱、姜、倒适量料酒,大火烧开,小火慢炖两三个小时,至可以用筷子轻松戳透即可。

原汁原味,肉香四溢,吃的时候浇上料汁或者蘸着料汁吃,滋味鲜美,软烂不腻。

除此之外,有名的经典川菜还有好多,比如水煮鱼、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辣子鸡,等等。

豆腐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

豆腐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饮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豆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其丰厚的精神内涵:勤劳、诚信、包容、创新、智慧、清白、朴素等。对于中国豆腐,可以说它既是高端的,又是大众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包容的。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去传颂、传承、传播、传扬。

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有其宝贵的精神内涵,章丘龙山水豆腐制作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生产工艺。4000多年来,龙山水豆腐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不断地传承,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首先,豆腐的发明是古人的智慧、创新的结果。豆腐的发明,是我国先人对世界食品的一大贡献,被称为“20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

古人能把一颗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用水研磨的方法提取出来,然后加入天然的石膏或盐卤,变成豆腐。而龙山水豆腐,不用膏,不用卤,就用龙山当地的天然开水点浆——漤水点浆,故又称为漤水豆腐。这个过程既包含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变化,即便是放到现在的食品加工业,也可谓是创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自此法发明以后,有关豆腐的制作技术、设备、产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仅从制作工艺和产品方面,中国豆腐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可以说:“豆腐之法,代代匠人创新不止。”

包容精神

其次,是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

豆腐是一款既能作为主菜又可作为配菜,能够和任何菜肴搭配,却不改变其它菜肴风味,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破坏其主味,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本味。

在四川东部,有“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其它体现豆腐包容特色的名菜名食有,湖北“荷包豆腐”、杭州“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肠”等。吉林盛行的“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还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甜爽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

我国制豆腐的技术从唐代开始外传,首先传到的国家是日本,接着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以当地特色的天然海产品结合,做出各种各样的豆腐料理;朝鲜人根据本地资源,制作了风味各异的豆腐汤;印尼人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缅甸人越南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风行的“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种。

印度尼西亚人对豆腐情有所钟,显然是受中国侨民的影响。西爪哇一座名叫苏木当的小镇,当地的印度尼西亚人,大部分人以卖炸豆腐为生,而苏木当炸豆腐更成了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品牌食品,他们将炸得外焦里嫩的豆腐浇上椰子汁沿街兜售,让人吃得津津有味。在美国,商人们则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鸭、豆腐结婚蛋糕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豆腐传播到各个地方,都可与其他食品搭配,总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可以说“甘而不哝,酸而不爽,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比如,搭配鱼肉,得其鲜美;搭配果蔬,得其清爽。豆腐所蕴含的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折射出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清白为人精神

第三,是清白为人精神。“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寓意清白、朴素大方,可谓清正、廉明。

豆腐寓意清廉,早有先贤。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日给不过四分,每日买菜腐一二十文”,虽官至兵部尚书,每日就吃着这样简陋的餐食。刘宗周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仅以豆腐白菜裹腹,得了“刘豆腐”的称号。清初文学家尤侗认为,平日能过青菜豆腐这样清心寡欲生活的人,才能有崇高的德操,因而他借豆腐来鼓励儒士要立戒修身。他在《豆腐戒》中为儒士立下大戒三、小戒五,总名为“豆腐戒”。清代诗人胡济苍一首广为流传的《豆腐》诗,道出了以豆腐修身的缘由:“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是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