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麻豆腐的做法-嘛婆豆腐做法教程

印度人吃素的很多,尤其是出身婆罗门等高种姓的上层人士,像总统、总理和一些高级官员,多是素食者。他们认为吃素可以使人高尚、圣洁,对健康特别好,而且还可以陶冶性情。确实,吃素的人大都性格温和谦虚,不那么暴躁好斗。印度的高层人士中,有些人显得温文尔雅和风度翩翩,这可能与吃素有关吧。

我在印度当大使夫人期间,就常常为宴请之事伤脑筋,因为印度友人因其不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占印度人口多数的印度教徒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崇拜牛,认为牛是湿婆神的坐骑,因为是神,绝对吃不得的。牛可以在大马路上大摇大摆地行走,车和人见了都得为它让道。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我们在印度工作期间,有天晚上使馆大院的旁门未关好,一头神牛闻到了蔬菜香味就闯了进来,把同志们种的大白菜、油菜吃了不少。吃了还不算,还拱得满地都是,损失不小,同志们见了又好气又好笑,但又不好表示什么,只能乖乖地把它送出去。可在我们使馆打工的印度人却说,神牛光顾使馆大院,说不定还是好兆头哩!

我们用什么食品招待印度朋友呢?他们有的不吃猪肉,有的不吃牛肉,素食者连鸡鸭鱼虾全不吃,因此豆腐成了我们宴请的常用食品。每次请印度人,我们总是准备几样豆腐做成的菜肴,他们也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可是豆腐是怎么做的,如何将一粒粒又圆又硬的豆子变成又白又嫩、香味扑鼻的豆腐,对这些外国人来说就像是变魔术一样神秘莫测。我的几位好朋友,包括印度现任驻华大使梅农的夫人也几次向我打听豆腐的制作方法。我每次都仔细向她们介绍。有时程瑞声大使和翻译也来帮忙,又比划又用笔写,可是总也说不明白。看到这些夫人们对做豆腐如此有兴趣,我就开始考虑安排一次做豆腐表演。

在期间,我在黑龙江空军五七干校劳动时曾做过豆腐,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豆腐班班长,熟悉做豆腐的全过程。

安排一次专门做豆腐的对外活动的想法,立即得到使馆有关同志的支持,大家都感到新鲜而又别出心裁。本来嘛,我们到使馆的几年中,已做了多次食品表演,有一次中国菜做得又漂亮又丰盛,每盘菜都像一幅画,一个精致的工艺品。当地记者来作了现场采访,在印度的报纸上作了图文并茂的报道。什么包饺子、炸春卷、“二吃虾”、“菊花鱼”等已经表演过多次了,惟独还没有表演过做豆腐。把中国老百姓吃的豆腐制作摆到外交场合,对我们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啊!

对我们来说比较方便的是使馆食堂每周都要做豆腐,一切用具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小型化”就行了。我们做好了准备后将请柬发了出去,当印度官员的夫人们知道我们是教做豆腐时,她们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印度外交部司局长以上的夫人来了将近十来位,还有外秘迪克西特夫人也亲自光临。

我们在现场将事先泡好的黄豆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然后过滤、煮浆、点卤。重点是在点卤上。当我们在一缸热气腾腾的豆浆中慢慢点下卤水时,奇迹出现了!豆浆中飘起了雪花,开始是一点点,后成一片片,小片变成大片,后逐渐变成了块状,这时需要在缸上加盖闷一会儿,豆花就做成了。再把豆花倒入铺上布的木箱内,用重物压在上面,排尽水,做豆腐的全过程就完成了。在表演过程中,夫人们个个聚精会神,拿出笔和本,仔细记下每一道工序。同时,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都一一作了回答。

那天的午宴所有的菜全是用豆腐做成,叫“豆腐宴”,凉菜有辣豆腐丝、卤豆腐片、拌腐竹,还有用豆腐皮做的鸡蛋卷,卷内包有金**的馅。据说是豆腐加咖哩粉做成,黄橙橙的非常可爱。普通菜有麻婆豆腐、襄豆腐。使馆厨师还为我们做了素鸡素鸭、素鱼素虾。夫人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些鸡鸭鱼虾全是用豆腐制成,但味道全然不同,鸡是鸡味,鸭是鸭味,鱼和虾不仅样子逼真,味道也十分鲜美,大家边吃边笑边议,赞美中国厨师的高超厨艺。

午宴结束后,我们为每位夫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其中白色盒内装的两块豆腐,用彩色礼品纸包好,用缎带系上蝴蝶结,看起来像高级礼品,每人再加上一小瓶中国生产的辣椒酱,还带一小包点豆腐用的石膏粉,夫人们个个兴高采烈向我道别,向我致谢,赞扬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做豆腐表演,在德里的夫人们中间很快就传开了,不少朋友都表示要学做豆腐,想品尝用豆腐做成的美味佳肴。不久,我又请了前任总统纳拉亚南的夫人乌霞和一些外国使节夫人来官邸品尝“豆腐宴”,也让她们大大惊奇了一次,看来,普普通通的豆腐,也是增进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呢。

《《晚桃》磨豆腐》txt全集下载

材料:鱼籽块

嫩豆腐

配料:葱.姜.蒜.辣椒.麻婆豆腐料(超市买的现成的酱料..懒的配了)

做法:

油加热七成.把鱼籽放入炸一下(也可以先把鱼籽蒸一下再炸),把鱼籽腥味去掉并出鱼香味后捞出.滤干

把刚才滤出的油倒入一些,再加一些辣椒油(可以多放一些)后放入丝,姜沫,蒜蓉,辣椒丁(用最小的那种特辣的小辣椒)

爆香后放入鱼籽,加一些料酒,稍微放一些水沸后放入豆腐块(用嫩豆腐.鸡蛋豆腐或日本豆腐)

再把准备好的嘛婆豆腐料放进去

小火....把鱼籽豆腐烧二十分钟后收汁装盘,撒一些细葱丝.....鱼籽豆腐完成了

鱼籽烧豆腐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晚桃》磨豆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一阵秋雨一层凉。

胡桃趴在窗口上,望着外面的白月光出神,里面的嫦娥抱着月兔坐在桌旁,那吴刚定是举着斧头一下一下的砍桂花树。

夏婆子过来了,径自关上窗户,唬的胡桃迅速的收回身来,站直,并紧,等待夏婆子进屋。

夏婆子通常说,胡夫人,天热了,天凉了,天亮的早了,天暗的迟了,早些休息吧。

她起初听了这话想暗笑,胡夫人,不就是狐狸精托身的夫人嘛!她算哪门子的狐狸精?!

听完这四句话,就是一年。

一年又一年,她呆了多少年了。

她盯着帐顶的鸳鸯戏水望了又望,望了又望,不知多久就睡过去了。

她每天顶紧要的事情,就是盯着天看,看云卷云舒,游来游去。丫鬟苦菊每每叹口气,夫人又发呆症了。苦菊是她的伴,原还有一只黄猫来着,后来也了。

是的,也了。

胡桃曾经有个娃娃。

娃娃是个好看的要紧的女娃娃,有一双黑眼珠子多的大眼睛,嘴右边还有一个酒窝,她看人之前先歪一下头,用一个指头抵住嘴角,不乐意的时候会两手抓耳朵。娃娃会用……

应该是全本了

豆腐是谁发明的?

材料:鱼籽块

嫩豆腐

配料:葱.姜.蒜.辣椒.麻婆豆腐料(超市买的现成的酱料..懒的配了)

做法:

油加热七成.把鱼籽放入炸一下(也可以先把鱼籽蒸一下再炸),把鱼籽腥味去掉并出鱼香味后捞出.滤干

把刚才滤出的油倒入一些,再加一些辣椒油(可以多放一些)后放入丝,姜沫,蒜蓉,辣椒丁(用最小的那种特辣的小辣椒)

爆香后放入鱼籽,加一些料酒,稍微放一些水沸后放入豆腐块(用嫩豆腐.鸡蛋豆腐或日本豆腐)

再把准备好的嘛婆豆腐料放进去

小火....把鱼籽豆腐烧二十分钟后收汁装盘,撒一些细葱丝.....鱼籽豆腐完成了

俗语“早不买豆腐,晚不买肉”,为何老祖宗这样说呢?

相传有一家三口,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她饮用,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当婆婆前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装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倒。出门一看原来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又喜孜孜的拉着丈夫要进屋喝豆浆,哪知打开坛盖一看,豆浆竟的凝固成块了。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里面还有些酸汤底,因此豆浆倒进去便凝固了,小夫妻俩勉强一尝居然发现这凝固的豆浆味道不错、质嫩味美,于是为他取名“逗夫"。这样想来,“吃豆腐”的另一层含义也不难理解了-----本来就是“逗夫”嘛,只是“夫”可逗,陌生人却不能逗,陌生的女人尤其不能逗,搞不好,一巴掌过来,结结实实让你吃一记麻婆豆腐。

据《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说豆腐“甘、咸、寒、有小毒”。不过,就我来看《本草纲目》是一本有许多奇思妙想的药典,不能拿来考证豆腐的起源,但至少说明----豆腐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豆腐是健康食品。多吃可降血压,防衰老;豆腐又是美容食品,据说豆腐里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女人多吃可以丰胸翘臀。这真是太有诱惑力了,就冲着这个功效,所有女人的餐桌上,都因该有豆腐。而且豆腐的吃法很多,既可以单独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可蒸可炖可煎可熏可凉拌;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只要你喜欢,吃豆腐可吃有千种花样,吃出万般风情来。

臭豆腐里面真的加了粪便吗?

农村老话自然老人们留下来的经验,存在就有道理。而这些老话也会让我们少走弯路的。就拿猪肉和豆腐来说吧,老话也是很有讲究的,而猪肉怎么买,豆腐又怎么买,老祖宗自然有很多道道。所以说农村老话:“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就是这个理,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早上不买猪肉呢?李子来回答。

早不买猪肉的意思:

我买猪肉的时候,总是不管早晚的,想吃了就去买去,特别是在超市里买肉的时候更是如此,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的,想买那块就可以要到哪块。

但是有一天,当我回到老家时,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爸妈在集市购买猪肉的时候,从不急着购买猪肉,而是在集上赚一大圈,把一些菜买齐全了,最后才到肉架子上购买猪肉。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自然很纳闷。

而爸妈说出了其中的道理:由于现在猪肉不比从前了,一些不良的屠宰户为了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就给买来呢的灌上水,等灌个差不多的时候,然后再宰杀。而这样屠宰户杀出来的猪肉重量就多了(这明显是卖水嘛),如果你买的猪肉早,猪肉里面的水自然会很多的,但是如果你买的猪肉晚,一部分水自然也流出去了。

当然这关于“早不买猪肉”的说法,屠宰户还有一个原因:屠宰户在卖肉时候总是先卖一些不好的猪肉,这是因为屠宰户杀猪的原因嘛,一头猪有的是当天卖不完的,因此他们就拿出来等到第二天再卖。

由于他们怕昨天的猪肉有味了,就先把头一天的猪肉给卖了,而这样屠宰户就不担心昨天的猪肉了。而他们在卖掉差的猪肉后,自然会留下好看的,因为好看的猪肉更能吸引顾客。而顾客由于外行,自然分不出猪肉的好坏的。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运转下,自然就有人把“早不买猪肉”事情给透露出来了。

晚不买豆腐的意思:

我家是农村的,在每天早上,就能听到豆腐梆子的声音,村里那位卖豆腐的阿婆又过来了。每当这时,我照例让阿婆给割上二斤豆腐,然后炖白菜吃。由于阿婆的豆腐做的比较好,老嫩适中,也是符合我的口味的。

而阿婆也说,要买豆腐要趁早,特别是刚刚出来的时候,那时候的豆腐又热乎又细嫩,也是最好吃的。而晚上的豆腐自然是不比早上了,而豆腐的口味也变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豆腐不和猪肉一样,猪肉在第一天卖不完可以继续在第二天拿出来卖的,虽然口味差了一些,但是并不妨碍猪肉的质量。但是豆腐就不同了,因为豆腐是新鲜的黄豆磨成豆浆,然后再用石膏或者卤水点出来的,因此也就有“卤水点豆腐”之说。

由于刚磨出来的豆浆新鲜,而刚做出来的豆腐自然也是新鲜的。但是由于豆腐持久存放,一直放到晚上,其豆腐在炎热的夏季就变坏了,而在寒冷的冬季自然也会冻坏的,而这晚上的豆腐的口味就差了好多。所以来说,由于豆腐的口味变了,很多人也不愿意在晚上买豆腐了。

农村老人这句话:“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还是有道理的,而这也是老人们实践得出的经验。所以来看,这些农村老话我们还是要敬畏,尊重为好,只有获得了这些农村老话,在之后的路上更不会吃亏。

谁是第一个会做豆腐的人?

清朝王致和发明

臭豆腐很有名气,究其来历有段“古”:清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赴京考试落第,又无盘缠返乡。王家原以做豆腐湖口,王致和亦懂此手艺,于是留京以磨豆腐谋生。一日,遇到豆腐滞销,积存不少,王生怕豆腐变坏,血本无归,便将豆腐切成小块,配以盐香料,置于坛中,并封其口,以为这样便可造出腐乳来。谁知过了一些日子坛口打开,腐乳做不出来,豆腐臭气熏天。王生试尝之,其味鲜美。遂将此臭豆腐试销,竟也获得顾客好评臭豆腐从此流传开去,到了清末,臭豆腐已是大行其道,连慈喜太后也嗜吃此物。

另一说:

关于豆腐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三口,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她饮用,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当婆婆前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装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整锅刚烧好的豆浆往灶边的坛子倒。出门一看原来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又喜孜孜的拉着丈夫要进屋喝豆浆,哪知打开坛盖一看,豆浆竟的凝固成块了。原来坛子以前泡过酸菜,里面还有些酸汤底,因此豆浆倒进去便凝固了,小夫妻俩勉强一尝居然发现这凝固的豆浆味道不错、质嫩味美,于是为他取名“逗夫"。这样想来,“吃豆腐”的另一层含义也不难理解了-----本来就是“逗夫”嘛,只是“夫”可逗,陌生人却不能逗,陌生的女人尤其不能逗,搞不好,一巴掌过来,结结实实让你吃一记麻婆豆腐。

据《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说豆腐“甘、咸、寒、有小毒”。不过,就我来看《本草纲目》是一本有许多奇思妙想的药典,不能拿来考证豆腐的起源,但至少说明----豆腐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

从我所在的小城出发,驱车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我们的“豆腐之乡”石牌古镇,镇上90%的人家做豆腐,还有10%的人家卖豆腐。走近这镇子就有一股豆花特有的浓郁香味飘来,叫人口舌生津。这里的女子也漂亮,亮在皮肤上,光洁、柔冷,有豆腐的质感,看着她们的脸,叫人很想多吃几块豆腐。我曾经参观过一个较小的豆腐作坊,看到他们从石磨里磨出豆浆,然后,放在大锅里煮开,再点浆使之凝结。真正是“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暇。”那天,我吃了两大碗刚刚做出来的豆腐老,那浓香淳朴,让人至今回味。

豆腐是健康食品。多吃可降血压,防衰老;豆腐又是美容食品,据说豆腐里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女人多吃可以丰胸翘臀。这真是太有诱惑力了,就冲着这个功效,所有女人的餐桌上,都因该有豆腐。而且豆腐的吃法很多,既可以单独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可蒸可炖可煎可熏可凉拌;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只要你喜欢,吃豆腐可吃有千种花样,吃出万般风情来。

为什么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

说起来,它还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呢!当然,这个发明和对社会生产、文明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代表我们文明古国的四大发明是不能相比的。但豆腐制造方法的发明仍是人们生活中一项伟大的发明。 豆腐——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吃过的价廉物美的食品。它含有人类所需的多种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经常食用,能够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从它发明以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喜爱。 相传,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朝,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用大豆制成豆腐的方法。后来,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断,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发明了豆腐的制造方法。北宋时期,我国一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词人苏拭(号东坡,一O三七年生至一一O一年卒),曾有 “煮豆为乳脂为酥”(指豆腐)的诗句。 把大豆制成豆腐,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人们不直接食用大豆呢? 这我们得先从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谈起。 维持我们人体生命,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六大类物质。体内各种细胞的新陈代谢,构成细胞的基本材料,都需要蛋白质。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有些氨基酸人体可用其他的物质制造出来,例如甘氨酸、丝氨酸等,这些被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另一些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例如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叫做“完全蛋白质”。我们食物中肉、鱼、蛋的蛋白质都属于完全蛋白质,所以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当然,这些食品都是动物性的。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特高,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质。唯独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几乎是鱼、肉中蛋白质的两倍,达到百分之三十六,所以大豆有“素牛肉”之称。 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多质优,可是有个缺点,就是较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只有当把大豆加工咸豆腐或其他豆制品时,其中的蛋白质才变得容易为人体消化吸收了。我国古代的人民无意之中运用了这个现代研究才得以发现的秘密。他们发明了制造豆腐的方法,使豆腐成为一大食品,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说,制豆腐是我国劳动人民加工植物蛋白质的一大发明,这是当之无愧的。 还有,发明制豆腐的方法也并不简单。人们需先把大豆用水浸胀,磨成豆浆,再放在锅里煮熟。但豆浆并不能自然地凝结成豆腐,还必须在豆浆中加入适量的盐卤(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或石膏(硫酸钙),豆浆才能慢慢去凝成豆腐花(又叫豆腐脑,南方俗称豆花)。最后用布放在木架中将豆腐花中的水滤去一部分,就制成了豆腐。 为什么制豆腐要在豆浆中加盐卤或者石膏呢?为什么大豆制成豆腐后易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呢? 当人们把大豆磨成豆浆后,大豆中的蛋白质就被粉碎成分子而溶入水中。蛋白质分子的表面有组成它的氨基酸的氨基(-NH2)与羧基(- )。这些基因与水作用,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还吸附有同种电荷,使蛋白质的颗粒相互排斥,不能引起相互间的碰撞和粘结下沉,这就是豆浆不能直接凝结成豆腐脑的原因。豆浆这种液体,叫做胶体溶液。 加卤时,加入的盐卤或石膏都是可溶于水的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离解成很多带电的离子(CI-与Mg2+)。这些离子与水结合的能力很强,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以至没有足够的水来溶解蛋白质。另外,这些正负离子的存在,减弱了蛋白质表面所带电荷引起的斥力。这样,蛋白质就舍互相碰撞而粘结、凝聚起来——豆浆也就变成了豆腐。 经过上面这样的加工,大豆中的蛋白质被撕得粉碎,从而也就易于为人体所吸收了。 将豆浆做成豆腐,从化学上讲,是将胶体溶液变成胶冻溶液的操作过程。这可是相当高级的胶体化学应用技术了。这种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来破坏胶体而形成胶冻的技术,在今天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例如在橡胶工业中,从橡胶树上采下的乳白色胶汁,是橡胶的胶体溶液,人们在胶乳中加入醋酸(电解质),使胶乳凝聚成胶片,然后送橡胶厂加工成各种橡胶制品。 又比如,在肥皂工业中,人们先将脂肪经过皂化水解,制得肥皂的胶体溶液;然后再加入大量的电解质——食盐,发生盐析作用,使肥皂肢体溶液凝聚起来,制成块状的肥皂。 请看,现代工业中运用的这些技术,跟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所发明的制造豆腐的方法,是多么的相似啊!

“吃豆腐”就是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词“”在民间的说法。

据说,旧时豆腐店多为夫妻店,丈夫半夜起来磨豆腐,白天由妻子卖豆腐,豆腐店老板娘以豆腐为常食,自然生得细皮嫩肉,同时为招徕顾客未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醋的老婆们不满意了,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以后,“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另外一种说法可信度更高: 旧时丧俗有“吃豆腐”的习惯。丧家准备的饭菜中必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以前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要把一具尸体从家里移到坟地去埋葬,是需要邀些人来帮手的。到吃饭的时候,主人就在院里或门前空地上摆上几张桌子,端上饭菜请帮忙的乡亲们吃。但此时也会有个别游手好闲之徒,忙倒没有帮,却也坐上饭桌吃开了。即使被主人发现,也不便撵他。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拙,以豆腐为主,盖白色乃丧事之主色也。有些去帮忙的老乡,因忌说去丧家帮忙,而说是去吃豆腐饭的。对那种不干活而去蹭饭吃的家伙,也说他是吃豆腐的。这大概就是“吃豆腐”一词的来源。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就开始流传这句颇具幽默而带讽刺的新词儿了。生活中比较典型而常见的,是个别男士爱跟女性调笑,甚至动手动脚占点便宜的,就被人斥之谓“吃豆腐”。即《吃豆腐》文中所谓“毛手毛脚占人便宜”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