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豆腐怎么做出来的-古代做豆腐的工具叫什么名字

发明的豆腐是两千多年前西汉的淮南王刘安。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他的爱好是修道炼丹,理想是长生不老。“豆腐”就是他炼丹的失败品。

相传,刘安为了长生不老,请来八位方士,在八公山上架起丹炉,炼制“仙丹”。炼丹的材料千奇百怪,其中就有豆浆和石膏。

有一天,刘安在丹炉前不小心将豆浆洒在了石膏上。不一会儿,洒在石膏上的豆浆变成了白白嫩嫩的东西。

刘安觉得非常奇怪,就把石膏放进整锅豆浆里搅拌,结果满锅豆浆都变成了同样的东西。有人大着胆子吃了一口觉得非常美味。于是,刘安就反复试验,最后将白白嫩嫩的东西凝固到了一块儿。

这就是豆腐。

——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豆腐现代人经常吃,古代人是如何发明豆腐的?

传统文化

“豆腐”-被曹雪芹钟爱的美食

豆腐·制作工序

step1:浸泡黄豆.

step2:磨豆子 。

step3:磨好的浆加入开水稀释 。

step4:将豆浆放入布袋,滤出渣 放入桶内,再次加水,滤渣。

豆腐·制作工序

step5:将滤出的豆浆大火煮开。

step6:调好卤水分四次放入煮开的豆浆里。

step7:加入卤水后的豆浆慢慢变成豆腐花,将豆腐花装箱。

step8:将纱布包 好,放上压板,再压上重物,压出水,是豆腐成型。

认识豆腐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这样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但要想更好地发挥豆腐的营养价值,还需要注意做好搭配。

豆腐·发展历史

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相传,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兴,病势好转,于是豆腐就流传了下来。

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刘安在组织方士们炼丹实践中发明的。方士们在炼丹中使用了许多矿物和无机盐,偶尔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宋朝著名诗人朱憙诗曰:“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豆腐》: “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豆腐·古代文化

豆腐的产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有很多描绘,。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关豆腐烹饪知识的内容非常多。如第四十一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凤姐夹茄董给刘姥姥吃。(茄董的配料就是“五香豆腐干,扬州人称为茶干”。)

第八回,写宝玉向尤氏要了一碟“豆腐皮包子”,送给晴雯。豆腐皮包子,以腐皮作为主料,制作素鱼、素鸡、素烧鸭等,并且还以腐皮作配料,以笋丝、虾仁作汤羹,腐皮作包皮,裹制蒸鱼、烧卖、包子等。由此可知,“豆腐”饮食已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豆腐·古诗词

蜜酒歌(宋·苏轼)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匏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甚蜜酒。

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宋·朱憙)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豆腐(元·郑允端)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英鲜。磨着流,蒸煮结清泉。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古代的豆腐是怎么形成的

豆腐的营养价值很丰富,大豆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钙补充剂。过去种植豆类的田地被用来施肥,同时保持了钙和钾的平衡,更加有利于中国人的营养和健康。可以这样说,豆腐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不亚于四大发明。

豆腐可谓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豆腐的发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他的发明人便是大名鼎鼎淮南子的作者刘安。刘安本来是汉武帝的皇叔,封为淮南王。他一直幻想着长生不老,整天琢磨着怎么炼制仙药。

刘安在炼丹的时候把豆子和水磨成了豆浆,又加入了石膏,这样就发明了豆腐。虽然豆腐发明的很早,但是一直到宋代,豆腐才成为重要的食物。北宋作家苏轼非常喜欢吃豆腐,他自己也喜欢制作东坡豆腐。据说当时康熙下到长江以南时,他厌倦了山珍海味的味道,当他看到豆腐时立刻龙颜大悦,成为了豆腐的粉丝。

虽然豆腐的发明者是刘安,这也是广泛接受的事实,每年在淮南都会举办豆腐文化节。但是刘安这个人古代名声不太好,因为他想要谋反,罪行揭露之后就被迫自尽了。中国古代谋反是十恶不赦的罪,豆腐行业肯定不能尊重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当做祖师爷,在这种背景之下,乐毅和关羽就被尊称为豆腐行业的祖师爷。

关羽做豆腐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史料之称的,但是依然被豆腐行业从业者牵强附会的奉为祖师爷,就像关羽从来没有给人剪过头,却被易中天说成是理发业的祖师爷一样。

豆腐是怎样做成的呢?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