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制作方法书籍-豆腐烹饪书籍有哪些

1.《雅舍谈吃》(藏)

作者:梁实秋

推荐语:

味蕾上的雅人深致,最具人文气息的饮啄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2.《美食家》(藏)

作者:陆文夫

推荐语:

本书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美食家”的称谓由此风行。

内容简介: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以富于变化的叙述手法,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变性恰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作者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3.《吃主儿》(藏)

作者:王敦煌

推荐语:

跟着本书实践,你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内容简介:

在北京,有不少人被称之为“吃主儿”。“吃主儿”不是厨师,他们有一套“信条”,您了解了这套“信条”,您就知道了“吃主儿”的独特之处。 介绍“吃主儿”,就不能不讲他们怎么采购、怎么做、怎么吃的种种讲究。本书介绍的这些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难得一见的,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报刊文字屡屡推介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4.《知堂谈吃》(藏)

作者:周作人

推荐语:

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内容简介: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同是一样的饭食、米粥、酒水,不同的人就能品到不同的味道,想到不同的事情。周作人的吃食文章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周作人:俏皮,欢快,眷恋,沉默的心,随性的文字。而这正是他对故乡割舍不下的情分,以及对生活宁静致远的态度所致。他从繁华影像的都市中从容突围,然后转身走进市井生活的小巷里来。

5.《汪曾祺谈吃》(藏)

作者:汪曾祺

推荐语:

美食家的终极诱惑,在中国文坛,汪曾祺被公认为当代名家中最后一位风雅独殊的文人美食家。

内容简介: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6.《老饕漫笔》(藏)

作者:赵珩

推荐语:

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珩先生谈饮食文化的一部力作,开饮食文化读物之先。全书共四十八篇,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物,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作者对精致文化的一份眷念。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

7.《唐鲁孙谈吃》(藏)

作者:唐鲁孙

推荐语:

华人谈吃第一人的“饮食笔记”。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作者不但嗜吃会吃,也能吃,无论是大餐厅的华筵残炙,或是夜市路旁摊的小吃,他都能品其精华食其精髓。本书所撰除了内地各省佳肴,更有台湾本土的风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本书以谈吃为主题,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地写出来,南北珍馐,水路杂承,无不见于唐鲁孙笔端,更难得的是作者将许多佳肴的用料与烹制方法也记录下来,为继承弘扬我们传统的食文化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

8.《言以助味》(待藏)

作者:费孝通

推荐语:

随人类学家费孝通一起走遍中国,食遍中国。

内容简介: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生致力于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等的研究,本书将其在各地访问期间所品尝美食的经历与你一同分享:龙胜猕猴桃、盐城藕粉丸子、家乡的凤尾菇、秦淮风味小吃……让你了解这位学术大家生活中的一面。

9.《肚大能容》(藏)

作者:逯耀东

推荐语:

美食家逯耀东:“我是一个馋人,常常两肩担一口,东西南北走。无他,觅食而已。”

内容简介:

逯耀东教授在大学讲授中国饮食文化史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他更是一位知味的人,经常各地探访、品尝不同风味的饮食,也希望将食谱与自己所学联系起来,透过历史的考察、文学的笔触,将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的琐碎细事与社会文化变迁相衔接,更上一层楼,为中国饮食文化拓展出新的领域。本书是逯耀东过去发表的一些饮食文章的结集,大多为探访美食的随笔。作者上北京、下江南、走关中、入中原、返台北,可谓是遍访佳肴美膳,忽而“去来德兴馆”,忽而“富春园里菜根香”,正乃“馋人说馋”是也,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难免食指大动。更殊为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份经验与历史、文学融会贯通,在大快朵颐的文字里,讲的是历史名城的饮食经,道的是诗词文赋的品馔谈。

10.《味道之第一宗罪》(藏)

作者:梁文道

推荐语:

从“知道分子”到“知食分子”,梁文道终于开口谈论饮食;从“大饱口福”到“大开眼界”,梁文道这个“外行人”为读者带来不同寻常的犀利见解。

内容简介: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怎样做豆腐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扩展资料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百度百科-豆腐

请举一些古人爱花的例子(有资料来源更好),还有喜欢吃花馔的人~~

豆腐的制成

豆腐是怎样做成的呢?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矿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

豆腐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传统食品,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中国人首开食用豆腐之先河,在人类饮食史上,树立了嘉惠世人的丰功。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以下是几种主要动植物蛋白食品蛋白质价(以标准蛋白质价为100时)的比较:鸡蛋为100,牛肉为83,鱼肉平均为70,稻米为67,全麦粉为53,玉米为59,大豆粉为74,这说明大豆的蛋白质价可与鱼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属全价蛋白,其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好,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它都有。除蛋白质以外,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其绝大部分可以转移到豆制品中去。大豆油脂的亚油酸(人体必需的主要脂肪酸)比例较大,且不含胆固醇,不但有益人体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而且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病、肥胖病等常见病发生。大豆中也含有一些蛋白酶物质、皂甙和破坏维生素的成分,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但只要适当加热即可消除;另一方面,用大豆直接制成食品,人体对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豆腐以后,消化吸收率就可以提高到92%到95%。可见,豆腐是大豆家族中于人最有益处的。

豆腐不仅是味美的食品,它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中医书籍记载: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休痢等症,并解硫磺、烧酒之毒。这些,都陆续为现代医学、营养池所肯定,比如,豆腐确有解酒精毒的作用;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俗话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这正是人们对豆腐营养保健价值的赞语。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豆腐及其制品已经形成为中国烹饪原料训的一大类群,有着数不清的地方名特产品,可以烹制出不下万种的菜肴、小吃等食品。这是同豆腐及其制品具有广泛的可烹性分不开的。比如:它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辅料,或充作调料;它可以作多种烹调工艺加工,切成块、片或丁或炖或炸;它可做成多种菜式,多种造型,可为冷盘、热菜、汤羹、火锅,可成卷、夹、丸、包等等还可调制成各种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由于豆腐及其制品具有这么多的优点,难怪它脍炙人口,久盛不衰了。

当今,豆腐及其制品不仅仅是国人的常用食品,它已远出国门,风摩世界了。当美国炸鸡、牛排吸引着别国居民的时候,中国的传统食品——豆腐则以其独具的魅力进入美国市场,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突出优点而成为公认的理想食品,受到美国人的青睐。

豆腐美食的几种做法

1、煎肉片豆腐卷

1)把豆腐切成薄片,长度跟涮肉片的宽度一致,宽度则和一片口香糖宽度差不多。

2)最好是用猪肉片或牛肉片做这道菜。把肉片平铺在案板上,把豆腐片放在肉片的一端,然后,用肉片卷起豆腐。

3)把卷好的豆腐卷都摆到浅盘子上,在上面浇上生抽酱油、料酒、少许淀粉和少许白糖调好的汁,腌10-15分钟。腌制过程中要翻一次面。

4)煎锅里热少许油,把腌好的豆腐卷摆放进去,小火慢慢煎至豆腐卷的两面都成漂亮的金**,盛出摆盘即可。

2、酿三角豆腐

1)盒豆腐切成4个大小相等的方形豆腐块儿。取一块儿,沿着对角线切开,得到2个三角形。将三角形立起来,底边接触案板,竖切三刀,就切出4片厚薄相等的小三角块儿了。

2)在一片三角形的豆腐上,抹上拌好的虾肉馅,上面盖上另一片豆腐,然后,再抹上一层肉馅儿,再一层豆腐,四片豆腐为一组,之间夹上三层肉馅儿。

3)把豆腐放入蒸锅蒸熟。

4)用蒸豆腐流出的汁水,加一些辣酱,拌匀,浇在酿好的豆腐上,撒熟芝麻。

3、虾皮锅塌豆腐

1)鸡汤半碗、料酒一匙、盐适量、香油少许调成味汁,加入洗净的虾皮。葱末、姜末备用。

2)鸡蛋打散成蛋液,另取一只盘子放入面粉。

3)豆腐切片后,先沾上面粉,然后再裹上蛋液。

4)把沾了面粉和蛋液的豆腐片双面都煎成金**。

5)豆腐煎好之后,在锅里摆好,调味汁浇在豆腐上,撒上葱姜末,中小火,塌至汁尽豆腐入味就好啦。

4、金果绿叶

1)肉馅中加入一个生鸡蛋,以及洋葱碎、生抽酱油,盐,糖,料酒,白胡椒粉,香油,把肉末顺着一个方向用筷子搅打匀。

2)把肉馅儿填入油豆腐里。

3)锅里热一点点油,把油豆腐塞了肉馅儿的一面紧贴锅面,中小火煎一至肉馅儿金黄。

4)把肉馅儿的一面翻到上面,取一小碗鸡汤,加一点酱油,糖,搅匀之后,倒入锅里。

5)转小火,慢慢把汤汁焖干,使油豆腐入味。同时准备一些生菜叶子,把焖好的每一块豆腐塞肉放入一片生菜叶子里,装盘就好了。

5、韩式牛肉豆腐汤

1)牛肉一小块,切薄片,用生抽酱油腌上。嫩豆腐一盒切成大块儿。

2)锅加热,倒入香油,油温热的时候,倒入牛肉片,翻炒变色。加3杯水和2大匙料酒,盖上锅盖,烧开。用勺子撇去浮沫。

3)放入豆腐和一把干的裙带菜,也可以用切成小片的海带代替。再加一点点盐、胡椒粉和糖,盖上盖子,烧开后,转中小火,煮5分钟。

4)汤盛出时撒上点儿炒好的芝麻

有什么好看的书籍推荐下?

古代素菜的一个部分。既利用四时花卉做成菜肴或点心。是我国劳动人民、医学家与烹饪师的一大创造。起初,以花卉入馔、多出于保健去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源于抚秦。由于对花卉性状和食用、医用价值的不断认识,因而花馔得以兴盛与发展。唐以前,花馔谱多散见于本草学、食学与文学书籍中,至宋代始专类列谱。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载花馔十五种,明人戴羲《养余月令》载花馔十六种,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载花馔十四种,1987年中国食品出版社版何国珍编著的《花卉入肴菜谱》,提供十九种名花烹制的荤素菜肴,共一百二十八种。古今花馔,不仅富有营养、医疗价值,且千姿百态,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审美的价值。其中,有菜肴,有点心;有以花卉作主料者,也有作辅料者;有的作香料,有和作色剂;烹饪法则以煎、炸、氽、蒸为多。战国楚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九章.惜颂》:“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王逸注:“言已乃种江离,莳香菊,采之为粮,以供春日之食也。”洪兴祖补注:“糗,干饭屑也。”又如《山家清供》所列有:梅花汤饼、锦带羮(文官花)、紫英菊(春采)、檐卜煎(栀子花)、蜜渍梅花、金饭(菊花)、梅粥、樱桃、雪霞羮(芙蓉)、石榴粉、广寒糕(桂花)、牡丹生菜、不寒齑(梅花)、素醒酒水(梅花)、菊苗煎。《养余月令》所列有:暗香汤(梅花)、腌韭花、面拖玉兰花、台菜花、槐树花(春采)、松花、甘菊花、茉莉汤、黄香萱、莲花醋、莲花曲、天香汤(白樨)、腌桂花、丹桂糕、菊酒、芙蓉花豆腐。《清稗类钞.饮食类》所列有:晚香玉竹羮荪、梅粥、面拖玉簪花、藤花作馅、玫瑰花作馅、广寒糕、蒸栀子花、拌金雀花、夜来香入馔、红香绿玉、凤仙花炸面筋等。《花卉入肴菜谱》列有:兰花火锅、梅花玻璃鱿鱼羮、杏花烩三鲜、玉兰花扒鱼肚、桃花鱼片蛋羮、梨花鸡淖鱼翅、牡丹花爆鸡条、玫瑰香蕉、玫瑰银粉丝、槐花芝麻饼、月季花翡翠蚕豆、茉莉花叶烩荷包豆腐、茉莉花熏鸡、荷花枣泥卷、鸳鸯观荷花、桂花芋头、软炸甘菊苗、菊花鱼翘、蜡梅豆腐败汤、蜡梅玻璃鸡片等。

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野岛刚由小见真的文化观察

最近刚好放假了,比较得闲,那我就把我平时爱看的一些书分享给你吧,真的很有意思,在不同的书中你能看到不一样的故事,让你坐在家中就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能学会很多道理,下面五本就是我最喜欢的。

一、《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肖复兴

参考价格:25元/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3

内容简介:这本书收录了作家肖复兴的17篇散文作品,文字细腻恬淡,幽默风趣的文风,读来像是听着历经风霜的老辈人唠嗑,讲他往昔经历的趣事儿、糗事儿,聊他后来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谈他现在听的歌、读的书,他的文字真诚而质朴,写透了生活的纷纭复杂,诠释藏在生活细节里的人生智慧,这本小哲书真的很正能量。

推荐理由和感悟:这本书的书名取自苏轼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或多少年,“橙黄橘绿”总是我们希望见到的吧!在这种题材中能体味到真实生活的烟火气,作者说,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依稀看到自己一点儿生活的影子,一点儿内心的涟漪,你就算没有白读,他也算没有白写。?看到这些字眼总觉得十分诚恳。

二、《云边有个小卖部》

?作者:张嘉佳

参考价格:28元/本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7

内容简介:云边小镇有一间小卖部,货架堆着岁月和夕阳,背后就是山。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刘十三和外婆相依为命,毕业后他在外面过得太惨了,外婆知道自己活不久的时候,去他住的地方把他拖回了小镇,后来他在小镇上买保险。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

推荐理由和感悟:刚开始读的时候是比较欢快的,很搞笑,最后读到外婆离开的时候,便哭得一塌糊涂,最后程霜也去世了,更加伤感了,就留了十三一个人。无所不能的外婆王莺莺,爱打麻将、厨艺一流、叼着卷烟、开着拖拉机纵横山野、举着苕帚满镇子追杀刘十三。外婆是无所不能的,唯有刘十三是她的软肋。

三、《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参考价格:38元/本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4

内容简介:“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的意思。此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位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却因为一个秘密而隐没在山村。想要探知秘密的人和藏着秘密的人都极尽所能达成目的,故事也在这种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渐次推进。

?推荐理由和感悟:最后一章的每一个字都扣人心弦,“我”总算熬出来了,上校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当初遇到林阿姨,是他的不幸,可也是这种不幸偿还给了他们晚年的幸福,他们走的安详,这是爱情。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直到最后,我所幻想中的戏剧性的、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没有出现。但是“人生海海”,人生复杂多变,但总要好好活下去。

四、《人间值得》

?作者:恒子

参考价格:49.9元/本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2019-10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当了七十年心理医生的恒子奶奶写给她的生活的哲理小书。她通过工作、生活、人际关系、育儿、幸福和亡六大课题,将自己90年的人生智慧化为诚挚箴言,与我们娓娓道来,为我们排解烦忧,也帮助我们找到人生方向。真的很喜欢恒子奶奶的人生态度。读着书中那些简单却充满哲理的话语,我的内心逐渐温暖而平静。

推荐理由和感悟:这本书从自我,梦想,爱情,幸福,苦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人一生要经历的问题,我们总会经历低估,也会踏足山巅。泥泞之后,生活的真相便会慢慢浮现出来,我们这时也应热爱生活,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比较,做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带着这位90岁宝藏奶奶的人生智慧,愿你看透生活真相,仍觉人间值得!

五、《心向原野》

作者:理查德·梅比

参考价格:45.9元/本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11

内容简介:作者因为长期以来的工作压力和原生家庭问题,突然患上了抑郁症。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搬到了英国的平原地区。他远足、观鸟、寻找奇异的动植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终于走出了抑郁的阴霾,还收获了爱情。在这本书中,梅比真诚讲述了自己如何被自然治愈的故事。

推荐理由和感悟:这本书真的太美,太治愈了!拿起它的那一刻,仿佛闻到了森林和草原的气息。外封是渐变的绿色组成山川、原野和河流,上面点缀着飞翔的雨燕、活泼的小野兔、温馨的小木屋。内封是纯净的深绿色,白色烫印着一只雨燕。精装配上白色的丝带和摸起来超有质感的纸张。真的是极度舒适,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不再为未发生的事情焦虑不安,仿佛全身放松地躺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

我觉得读书真的是生活中最治愈的一件事了,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看看,它会让你豁然开朗,为你的人生指条明路,这几本书真的是我反复看过好几遍的,很赞。

古代是否有菜谱之类的书籍留传于世?

豆腐杂谈

我曾在台湾住过一段时间。最初,我和当地人聊天时,总是弄不明白「我不吃你的豆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豆腐来表述这样的含义,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日本,「豆腐」一词是没有这样用法的。日语中比较常用的是「去找块豆腐撞算了」。因为再怎么用头撞豆腐,也不可能撞,所以这句话多用来形容对方傻到一定程度,已经无可救药了。

当然,豆腐是中国发明的。我不会像韩国人一样,把什么都说成是「日本的发明」。有人认为,豆腐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淮南王刘安首创,但这种观点缺乏史料依据。在六世纪的农学及烹饪巨著《齐民要术》中,也没有出现过有关豆腐的记述。一般认为,豆腐是在宋代普及的。

据称,豆腐在奈良时代传到日本。随着六世纪时佛教的传入,豆腐很可能是作为一种素食一同进入了日本。一一八三年,「豆腐」一词首次被记载在文献上。到了室町时代,豆腐频频出现在寺院的纪录当中,成为素斋中必不可缺的食材。

从古至今,日本人都在认真研究豆腐的烹饪方法。这与日本饮食长期忌讳肉类有一定的关系。豆腐成为日本人摄取蛋白质的重要管道,因而受到重视。

江户时代,日本出版了一本名为《豆腐百珍》的书籍。该书的作者并非厨师,而是大阪儒者曾谷学川。他原本是一名篆刻家,曾创办过汉诗俱乐部,并从成员那里获得许多有关豆腐的资讯,将其汇集成册,出版了此书。

本书共分六个部分:每个家庭都会做的「寻常品」;便于烹饪、广为流传的「通品」;口感良好、外观诱人的「佳品」;具有奇异特征的「奇品」;外形、风味独特的「妙品」;最能还原豆腐原味的「绝品」。据说,明治时代的文豪谷崎润一郎曾亲自下厨,尝遍书中记载的所有做法。

认真想来,豆腐没有什么独特的风味。虽然略带甜味,还有些嚼头,但味道总归是清淡的。然而对于厨师来说,却没有比豆腐更加容易烹制的食材了。

烹饪豆腐时,辣味、咸味等味道容易入味。再加上它很适合炖汤,还能用来制作甜点,可以说是一种百搭食材。由于本身没有什么特点,反而能和许多具有特点的食材一起料理。

在东京有许多日式的豆腐料理店。而在中国,豆腐一般无法成为菜肴的主角。即使盖起了以豆腐为主题的饭店,中国人大概也不会光临。而在日本料理中,豆腐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调鼎集,堪称食谱大全啊。清代中后期成书,全十卷,从开设陈席,调制作料,到各色食材好坏、产地、存制、烹饪,基本上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光是素菜肴2000+,茶点果品1000+,鱼类烹饪300+。把以上诸位说的都一网打尽了,哈哈。作者不可考,据说乃淮扬一带的名厨。书中确实对江浙一带的小吃记录更为详尽,对扬州菜的记述也很正宗。网上流传的还挺多的,有兴趣的同学请自行点开看目录,长得吓人啊。调鼎集目录_百度文库另有林洪《山家清供》。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感觉都是吃了会飘飘欲仙的菜,尽极野趣风雅之能事。有几样印象深刻:——汤绽梅: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下蘸以蜡,投蜜缶中。夏月以熟汤就盏泡之,花即绽,香可爱也。——橙玉生:雪梨大者碎截,捣橙、醋入少盐、酱拌供,可佐酒兴。——雪霞羹:采芙蓉花,去心蒂,汤瀹之,同豆腐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雪霞羹。(此法我做过,确实色味俱全。)——雷公栗:夜读书倦,每欲煨栗,心虑其烧爆之患。一日马北廛逢辰曰:只用一栗蘸油,一栗蘸水,置铁铫内,以四十七栗密覆其上,用炭燃之,候雷声为度。(第一次读这段觉得好笑到雷人,但的确是风趣的好笑。)还有什么采桂花做糕,称“广寒糕”,用板栗和山药炖羹,称“金玉羹”,诸如此类。配合他闲云野鹤的场景描写,尤其醉人。对了,此人身世也很有点意思,愿意读此书的话,不妨先了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