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磨豆腐的做法和用料-小磨豆腐名称的由来和历史

磨豆腐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五号的时候,民间都有推磨做豆腐的习俗。磨豆腐就是指制作豆腐的全过程,潮人则称为“挨豆干”,其实不只“挨” 磨 ,还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成为豆腐。

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俗称为磨豆腐,潮人则称为“挨豆干”,其实不只“挨” 磨 ,还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才成为豆腐,其传统的制作流程大体如下:

①碾片脱壳:将干黄豆分批倒进一台土砻中碾压,令其脱壳并成片状;

②浸泡:让脱壳干净的黄豆片在清水中浸泡四五个小时;

③磨豆浆:用人力转动一台石磨,伴和着清水将黄豆片磨成豆浆,通常由2人操作,即一人用一支砻臂不停地转动石磨,一人负责加料黄豆和水;

④过滤去渣:用一个密实的面粉袋装上豆浆,然后用力将浆液挤出流进一只木桶;

⑤煮沸:将纯豆浆倒进一个大鼎,经煮沸后装进一个按比例配以石膏水的木桶里,并用一支木桨搅匀,然后让其冷却凝结;

⑥加压成形:取几块长约60×60×4厘米的槽形木板,板面呈方格状,并各垫上一块白布,然后用贝壳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花舀到几块木板槽里,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石头,令其减少含水量并成形。一个多小时后,搬开石头和木板并将其反转过来,除去白布,一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

什么是磨豆腐

过去,青菜是季节性的副食,而东北漫长的冬季,人们只能吃窖储的白菜、土豆、萝卜,再就是渍的酸菜,而小豆腐就成了满族家家户户的珍贵副食了。直到现在,街上还有卖的。人们吃它,不只是好吃,还能怀旧,勾起人们对早期冬季的种种情愫。

小豆腐可做汤,也可以干炒,不仅是副食,还可以顶主食。小豆腐一次可以磨出很多,熬好后可以放外面冻成团,吃时拿进来,很是方便。做大豆腐是要过包,将豆腐渣挤出来,而小豆腐是连豆腐渣一起吃,所以很经济,是过去穷人家及度荒时的绝好食物。

从前,满族几乎家家都有石磨,有的摆在院子里,有的放在厨房中,随时都可以磨小豆腐。黄豆泡涨后,将磨成细颗粒的豆浆水,加上干白菜、干萝卜缨子或者干葱叶等,一起放在锅中熬,熬熟后放盐就可以吃了。

而麻籽豆腐,是满族的一个独特发明,就是在磨小豆腐时,放入少量麻籽一起磨。麻籽中含有大量的油,有一种特殊的麻酥酥的香味,比没放麻籽的要好吃得多。但是麻籽的壳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放得多,人吃后会头晕、嘴麻,因此麻籽要放得适量。

小磨豆腐做法

磨豆腐指的是豆腐。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

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扩展资料:

豆腐多吃的危害

1、过多食豆腐促使肾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2、过多食豆腐会导致碘缺乏。大豆中含有皂角苷,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3、过多食豆腐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百度百科—磨豆腐

人民网—豆腐吃多当心4大危害 豆腐营养价值盘点

小豆腐属于哪里的特产

小磨豆腐是以吉林大豆、香葱、 水发干 、白菜、 味精 花椒水 、葱油、 豆油 、料酒、 精盐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物。

吉菜创新菜肴之一。此菜将吉林传统农家小豆腐盛人原始形状的豆腐板内 , 使人视之更有返璞归真的感觉。此菜特点色泽洁白 , 豆香浓郁 , 软嫩咸鲜。

用料:吉林大豆 1000g 香葱 水发干 白菜 味精 花椒水 葱油 豆油 料酒 精盐

制法:将大豆洗净 , 用温水浸泡3小时,用家用小石磨将大豆磨成糊状即成小磨豆腐。将炒锅上火放少许底油 , 放入葱花及干白菜同炒至出香味,加入料酒及小豆腐炒熟 , 加入精盐、味精、葱油及香葱 , 炒匀即成。

小豆腐是将大豆磨碎,加入适量干菜煮熟,然后团成团放室外冷冻,用时拿一团放入锅内加热,拌酱而食。制作小豆腐的由来,据传是满族先祖居住的地区,食盐和卤水很昂贵,做小豆腐不用加卤水,久而久之,这种吃法便成为满人的习惯并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