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豆腐的来历传说-关于豆腐美食的传说推荐
在古时,刘安发明了豆腐之后,李石曾让豆腐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
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有人说,豆腐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意思的是,其他的四大发明,还有国家在跟我们争,而这个豆腐,连丁点儿争议都没有。
近来,西方世界动物保护主义和素食主义流行,提倡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中国的豆腐就成了一个榜样,让西方人佩服得一塌糊涂。国人到了西方,如果一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艺,就可以混饭吃。我已经见过不止一个国内的教授,在美国或者加拿大靠做豆腐过得挺滋润。那种把一粒粒的黄豆变成白 *** 嫩的方块的把戏,在白人看来,跟变戏法差不多,只有中国人玩得来。现在日本人也会做豆腐了,不过所谓的日本豆腐,不像豆腐,倒更像是中国人鸡蛋羹的失败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要吃豆腐,还得靠中国人。
发明豆腐的人据说是西汉时的淮南王刘安。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炼丹药的,也有吃美食的。豆腐的发明,当属于后者。西汉提倡简朴,贵族不许用金属器皿,所以大家纷纷在吃上下工夫。从马王堆的发掘可以看出,那些王侯贵妇们对吃是多么的热爱。要是现代人有本事保鲜,那些丰富而且色香俱全的出土食品准会让世界惊掉眼镜。由此推断,刘安发明豆腐,倒也合乎情理。豆腐的发明者是贵族,让豆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也是个名门之后,这个人名叫李石曾。
李石曾是李鸿藻的公子。李鸿藻是晚清的重臣,清流的领袖,在世的时候很有点保守的色彩,总是跟搞洋务的人过不去,但是他这个晚年得的儿子,思想却新潮得紧,于国学没有兴趣,在科举上没有半尺进展,却早早地就跑到法国留学。李石曾学成什么不太清楚,让人知道的却是身为贵公子的他,在巴黎开了一家豆腐公司,比较成规模地让洋人见识了中国豆腐的模样和味道。
李石曾在海外多年,但却始终学不成洋模样,身穿西装,却要扎个中国式的腰带,走起路来,腰带凸在前面,很是扎眼,据说巴黎的银行曾经因为他这身打扮而不让他进去。李石曾又嗜好大蒜,西服上边的口袋里,装的不是手绢,而是蒜瓣。这样的中西结合式人物,在西方贩卖中国国粹倒也自然。为了让国粹很粹,李石曾豆腐公司的师傅和小工,一律从国内找来。那个后来帮助梅兰芳改革京剧的齐如山,就给他带去了几十位。
就这样,洋人们尝到了正宗的中国豆腐,李石曾的豆腐公司也发了洋财。发了财的李石曾在政治上却不安分,因好友张静江的关系,开始资助起的革命党来。据说,只要没钱花了,拍封电报去,上面写ABC等字母。A字代表一万,B字代表两万,C字代表三万,法国方面一看就明白,钱就从巴黎过来了。李石曾父亲所忠于的王朝被推翻了,这其中多少有一点他的努力。可惜“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李石曾只好再接着忙活。
从后来的结果看,也跟革命大有关系,那就是组织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成千的有志青年来到了法国,来到了欧洲,学成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些人中间,涌出了一大批 *** 人。而这些人留法的基金,一部分就来自于豆腐。
中国人的豆腐,卖到外国之后,就这样跟中国的两次革命都发生了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刘安的简介:
刘 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该书包罗永珍,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刘安是我国豆腐和豆浆的创始人。1990年9月15日,淮南市举办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隆重纪念中国豆腐创始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诞辰和他发明豆腐2100年。
据记载,刘安是豆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发明者。据传刘安于母亲患病期间,每日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之病遂逐渐好转,豆浆也随之传入民间。至于豆腐起源,古籍曾记载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炼丹时,曾不小心将石膏混入豆浆里,经物理变化成为豆腐。至此豆浆与豆腐均源自中国,安徽淮南更有中国豆腐之乡的美名。
古代豆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何吃豆腐就是占人便宜
寒假和孩子一起
做豆腐美食
Learn a littlebit everyday
民俗故事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在古代,人们到了腊月二十五便忙活起来,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豆腐的文化传承
文化在豆腐方寸之间和万般滋味中传承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雪花即豆腐,豆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豆腐文化精神
创新精神,豆腐之法,代代匠人创新不止
豆腐的渗透、融合和包容精神
豆腐的清白为人精神,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很多人都不了解吃豆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在我国有句俗话,比如你在走路的时候撞了一位美女,或是故意以其他的事情去掩护接触女性,可能你就会被职责“你吃豆腐!吃人别豆腐!”这话相信很多朋友们都听说过了,有着占人便宜的含义在里面。那么这个“吃豆腐”为何会有占人便宜的含义在其中呢?关于这句俗语又有着怎样的典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典故一:据说,以前的豆腐店多为夫妻店,豆腐店的老板娘因经常以豆腐为食,因而长得细皮嫩肉。豆腐店的老板娘为招徕顾客,难免会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的男子经常以“吃豆腐”的名义到豆腐店和老板娘调情。
时间一久,吃醋的老婆们就不乐意了,经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自己的丈夫。后来,“吃豆腐”就慢慢演变为男人轻薄女人的一个代名词。
经典典故二:是出自江浙沪一带,旧时候,江浙沪一带办丧事的时候,家中都会备着“豆腐”,以豆腐为主,因为是丧事嘛,以白色为主。而办丧事都会请一些帮忙的人,帮忙完就会留在那边吃饭,说去办丧事未免有些不吉利。所以他们都会说是去吃豆腐饭的代指。而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游手好闲的没有帮忙的人过来蹭饭,占便宜,久而久之,吃豆腐也就成为了占便宜的代名词。
豆腐是原生的中国美食,这点毫无疑问。但到目前为止,豆腐的具体发明时间,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说在西汉时期,豆腐就已经被发明了,但也有人说是在唐代的,而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是在宋代。
只有在豆腐被发明出来之后,才能“吃豆腐”,继而衍生出“占便宜”的意思。所以,最早关于“吃豆腐”是“占便宜”的传说,出自西汉时期。宋代朱熹曾说:“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而在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道:“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据传西汉文帝时期,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炼制丹药,偶然将卤水撒到了豆汁中。豆汁凝结成块,从而发明了豆腐。从此之后,豆腐开始在长安大肆流行。
“吃豆腐”一词,在矛盾先生的《子夜》中出现过,书中是这样写的:“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规规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在这里“吃豆腐”已经指男性占女性便宜的含义了。
而在清朝小说《惊梦啼》中就描写了“吃豆腐”的情节。小说里有一位名叫春桃的漂亮女子,以卖豆腐为生,特别爱与男人打情骂俏。所以,经常会有男性顾客来“买豆腐”,实际上是为了调戏老板娘春桃。可见,“吃豆腐”一词,至少在清朝已经有“占便宜”、“调戏女子”的意思了。
在清朝灭亡后,上海成了国际性都市,各行各业都比较发达,特别是娱乐业。在开放的上海,“吃豆腐”就被越来越多的用在了男女之间,和什么“咸猪手”、“揩油”,成了同一个意思。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