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水豆腐怎么做好吃-辽宁水豆腐的做法大全

按照作法:用卤水点浆的最佳温度(豆腐的温度)为80℃。点浆时将卤水加入豆浆中点浆(我不明白什么叫做点石膏,我都是将石膏化开后放入铁碗,然后往铁碗里冲入豆浆,),使豆浆慢慢成型为豆腐脑。所谓熟石膏点浆法,就是将熟石膏用洗磨水洗渣化开搅拌均匀,静置3—5分钟。把石膏溶液倒入水缸内,把石膏沉淀物倒掉。再浆煮好的豆浆倒入放石膏溶液的缸内,轻轻搅拌均匀,盖缸闷浆20分钟。(注意:5千克黄豆所用熟石膏为250克,250克熟石膏用3.5—4千克水或洗磨水溶解)。

1、豆腐脑的做法

如果你有豆浆机,真的就是不难了。

豆浆的浓度为:黄豆:水=1:15(不能比这更稀)

豆浆煮开后,晾凉。

把内酯用一点水溶化后,倒入豆浆,赶快搅拌均匀。

我的比例是700ml豆浆,加1茶匙内酯。

豆浆隔水加热,或蒸,豆浆温度达到80℃左右保持15分钟即凝固。

2、剩下来的程序就是打卤了。

原料:水发的黄花菜、木耳,鸡精,鸡蛋(一个)

做法:一粒八角大料呛锅,加入花菜木耳略炒,

放适量水、盐、一块鸡精。

开锅后,勾欠,撒蛋花,关火。

豆花盛一大碗内,浇卤,另用腐乳汁,麻酱(花生酱)汁调味。

调味料:

1、鸡蛋清1大匙,淀粉半茶匙;

2、葱姜酒少许;

3、料酒少许;

4、高汤3碗,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水淀粉4大匙。

做法:

1、虾仁洗净,抽除泥肠,拌入少许蛋清,淀粉;

2、海参洗净,用葱姜酒加水没过,煮10分钟以去腥,然后捞出、冲凉、切片;

3、干贝洗泡水半小时,再加少许料酒蒸熟,取出撕细丝; 4、调味料中的高汤烧开,加入干贝丝、海参、白果和虾仁煮沸,改小火,加入其他调味料。

5、慢慢滑入豆腐脑,略煮即关火盛出,撒下洗净、切碎的香菜即成。

重点提示:

1、只要三种包括海鲜、肉片的材料皆可为三鲜,

瘦肉、鱼片、鸡肉片都可以,并不限定内容。

2、豆腐脑即豆花,但以传统豆花为宜,

不能用果胶粉凝固,以免遇热溶解。

烩豆腐脑

材料:

红萝卜50公克、香油少许、豆腐脑1块、

素蟹黄丝80公克、玉米粒80公克、小黄瓜两条

调味料:

盐、味素各适量、太白粉酌量、胡椒粉少许

做法:

1、小黄瓜、红萝卜、香菜洗后分别切成末,玉米粒也洗乾净,与豆腐脑、素蟹黄丝备用。

2、豆腐脑放入蒸笼蒸4~5分钟,取出摆放于盘中央。 3、放2大匙油于锅中烧热后,放入其余材料、所有调味料油及1碗水炒熟后,倒淋在豆腐脑上即可。

要领:

豆腐脑可买现成的,香菜末最后撒即可。

三鲜豆腐脑

材料:

虾仁10只,海参1小条,干贝2粒,白果20粒,豆腐脑1碗,香菜2棵。

调味料:

1、鸡蛋清1大匙,淀粉半茶匙;

2、葱姜酒少许;

3、料酒少许;

4、高汤3碗,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水淀粉4大匙。

做法:

1、虾仁洗净,抽除泥肠,拌入少许蛋清,淀粉;

2、海参洗净,用葱姜酒加水没过,煮10分钟以去腥,然后捞出、冲凉、切片;

3、干贝洗泡水半小时,再加少许料酒蒸熟,取出撕细丝; 4、调味料中的高汤烧开,加入干贝丝、海参、白果和虾仁煮沸,改小火,加入其他调味料。

5、慢慢滑入豆腐脑,略煮即关火盛出,撒下洗净、切碎的香菜即成。

重点提示:

1、只要三种包括海鲜、肉片的材料皆可为三鲜,瘦肉、鱼片、鸡肉片都可以,并不限定内容。

2、豆腐脑即豆花,但以传统豆花为宜,不能用果胶粉凝固,以免遇热溶解。如果你有豆浆机,真的就是不难了。

豆浆的浓度为:黄豆:水=1:15(不能比这更稀)

豆浆煮开后,晾凉。

把内酯用一点水溶化后,倒入豆浆,赶快搅拌均匀。

我的比例是700ml豆浆,加1茶匙内酯。

豆浆隔水加热,或蒸,豆浆温度达到80℃左右保持15分钟即凝固。

2、剩下来的程序就是打卤了。

原料:水发的黄花菜、木耳,鸡精,鸡蛋(一个)

做法:一粒八角大料呛锅,加入花菜木耳略炒,

放适量水、盐、一块鸡精。

开锅后,勾欠,撒蛋花,关火。

豆花盛一大碗内,浇卤,另用腐乳汁,麻酱(花生酱)汁调味。

调味料:

1、鸡蛋清1大匙,淀粉半茶匙;

2、葱姜酒少许;

3、料酒少许;

4、高汤3碗,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水淀粉4大匙。

做法:

1、虾仁洗净,抽除泥肠,拌入少许蛋清,淀粉;

2、海参洗净,用葱姜酒加水没过,煮10分钟以去腥,然后捞出、冲凉、切片;

3、干贝洗泡水半小时,再加少许料酒蒸熟,取出撕细丝; 4、调味料中的高汤烧开,加入干贝丝、海参、白果和虾仁煮沸,改小火,加入其他调味料。

5、慢慢滑入豆腐脑,略煮即关火盛出,撒下洗净、切碎的香菜即成。

重点提示:

1、只要三种包括海鲜、肉片的材料皆可为三鲜,

瘦肉、鱼片、鸡肉片都可以,并不限定内容。

2、豆腐脑即豆花,但以传统豆花为宜,

不能用果胶粉凝固,以免遇热溶解。

烩豆腐脑

材料:

红萝卜50公克、香油少许、豆腐脑1块、

素蟹黄丝80公克、玉米粒80公克、小黄瓜两条

调味料:

盐、味素各适量、太白粉酌量、胡椒粉少许

做法:

1、小黄瓜、红萝卜、香菜洗后分别切成末,玉米粒也洗乾净,与豆腐脑、素蟹黄丝备用。

2、豆腐脑放入蒸笼蒸4~5分钟,取出摆放于盘中央。 3、放2大匙油于锅中烧热后,放入其余材料、所有调味料油及1碗水炒熟后,倒淋在豆腐脑上即可。

要领:

豆腐脑可买现成的,香菜末最后撒即可。

三鲜豆腐脑

材料:

虾仁10只,海参1小条,干贝2粒,白果20粒,豆腐脑1碗,香菜2棵。

调味料:

1、鸡蛋清1大匙,淀粉半茶匙;

2、葱姜酒少许;

3、料酒少许;

4、高汤3碗,盐1茶匙,胡椒粉少许,水淀粉4大匙。

做法:

1、虾仁洗净,抽除泥肠,拌入少许蛋清,淀粉;

2、海参洗净,用葱姜酒加水没过,煮10分钟以去腥,然后捞出、冲凉、切片;

3、干贝洗泡水半小时,再加少许料酒蒸熟,取出撕细丝; 4、调味料中的高汤烧开,加入干贝丝、海参、白果和虾仁煮沸,改小火,加入其他调味料。

5、慢慢滑入豆腐脑,略煮即关火盛出,撒下洗净、切碎的香菜即成。

重点提示:

1、只要三种包括海鲜、肉片的材料皆可为三鲜,瘦肉、鱼片、鸡肉片都可以,并不限定内容。

2、豆腐脑即豆花,但以传统豆花为宜,不能用果胶粉凝固,以免遇热溶解。

炒豆腐脑

材料:

嫩豆腐500克、水发海米50克、咸雪里蕻25克

做法:

雪里蕻洗净,挤干切末,海米切末;

青蒜苗切段,嫩豆腐片去皮制成泥;

油烧至6成热,放葱姜末呛锅,再放入豆腐泥,海米,雪里蕻,精盐,料酒,炒3分钟装盘,撒上葱段即成。

豆腐脑要嫩点的

云片豆腐脑

原料白玉豆腐、鹌鹑蛋。

调料选用

盐、味精、色拉油、糖、生菱粉。

制作及食用过程

(1)将鹌鹑蛋去壳放入小匙内蒸熟后,取出成云片,待用。

(2)豆腐加工后放入锅内翻炒,加入调料,勾芡起锅,装入盘内,再将云片 放在上面即成。

如果要做成卤味的话,就首先需要制作好卤水

一、卤水的制作

1、配方

八角25克 桂皮15克 小茴15~25克 甘草10克 三奈10克 甘菘3~5克 花椒20克 砂仁10克 草豆蔻5克 草果15克 丁香5~15克 生姜100克 大葱150克 绍酒100克 冰糖350~500克 味精15克 精盐350~500克 鲜汤5000克 精炼油50克 纱布袋2个

2、调制

1.将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等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宽松的纱布袋中并用细绳扎紧袋口;姜洗净拍破;葱连根须洗净挽结。

2.将大块的冰糖先在火上炙烤一下,然后放在菜板上轻轻敲碎,再与精炼油一同入锅,用小火炒至呈深红色时,掺入500克沸水搅匀,即成糖色。

3.锅置火上,掺入鲜汤5000克,放入姜葱,调入精盐、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烧沸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时,即成新鲜卤水。

3、需要注意的问题

1.炒糖色时,必须用小火慢炒,且糖色应稍嫩一些,否则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按传统方法调制的卤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于新鲜卤水大都鲜味不足,加之近年来人们对鲜味的要求似乎已越来越高,所以在调制的过程中也可适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说明的是,在卤水中加入味精并不会起副作用,因为味精在160℃以上的温度中才会产生焦谷酸钠从而失去鲜味,而卤水沸腾时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5℃。

3.卤水中一般应加入嫩糖色,如此才会使卤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后,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从药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调和诸味及提鲜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后,卤水中仍可考虑加少许甘草。

4.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浓,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一般来说,5000克鲜汤中丁香用量应控制在5~15克之间。

5.用于制作卤水的大葱应保留其根须,那样可使卤水的味道更香。这可是一位多年制作卤水的老师傅传授给笔者的经验。

6.上述卤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红,称为红卤,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卤。另外有人爱在卤水中加入干辣椒,那样就变成辣卤了。

和奥迪A3的辽西义县之旅,我想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开局一勺酱,美味全靠它,再穷家里也有一缸大酱,东北大酱发源于辽宁,最开始使用黄豆做大酱也是在辽宁,东北大酱可以说是中国发酵类调味剂的鼻祖,大酱文化已经传承千年,东北大酱已经深深浸入东北人的骨子里。

农村大酱,各有风味,每家的大酱都有不同的味道。

早在隋唐时期,满族人的祖先靺鞨就开始制作大酱。据史料(金史)中记载:“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女真人以豆为酱,制作豆酱,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调味,并以蜜代糖制甜食,大酱主料是黄豆和食盐,大豆是辽西最开始种植的,辽宁南部也盛产海盐,辽宁大酱是中国最开始的东北大酱。

还有朋友说大酱是朝鲜族的发明,《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了“栅城之豉”,“栅城”,就是当时的东京城龙原府,大致是吉林省珲春市一带,豉就是大酱的原型。在辽宁黑龙江做豆酱比较多,吉林多做盘酱,延边地区还有一种清国酱。他们都是东北大酱,他们的味道有所不同的,有一点口味区别的,豆瓣酱比较香甜、吉林盘酱比较鲜,清国酱臭味浓烈。

农历腊月要烀豆子做大酱块子,满族人做大酱、朝鲜族做盘酱,盘酱使用不同的原料,其他过程差不多,盘酱需要黄豆加玉米炒熟炒酥磨成粉,最终都是做成大块状,豆瓣酱和盘酱都是同样办法进行发酵,日期时间也差不多,老人家说烀豆的时候要选没有月牙的日子,不然夏天大酱会长蛆。现在来看这个理论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大酱是以大豆蛋白酶为主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大酱经过多日的发酵,大豆蛋白分解为各种氨基酸,植物的第一道鲜味就是这里出来的。

以前农村做酱块子的数量有一个说道,平年酱块子数量是双数,闰年酱块子数量是单数,现在随便做几块都行,农历四月开始下大酱,一般选择四月初八、四月十八、二十八,必须在四月二十八做完大酱,农历四月气温不高,大酱慢慢发酵味道好,如果在五月气温高的时候,大酱发酵过快易产生异味,农村老黄历上都有下酱的日子,有“合酱吉日:丙寅、丁卯、戊子、丙申、乙未,忌水痕日,不生虫“。大酱缸上面盖上一层透气不透灰的纸或者其他纱布,防止虫子进入,下大酱之后要用酱耙子把酱缸的大酱倒几下,大概每隔三四天就得开口搅拌一次,一个月之后大酱颜色就变成**的了,这时候里边基本没有碎块,差不多时候可以舀出来一点品尝,每一家的大酱都会不同的味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失去做大酱的能力啦。

大酱可以蘸菜吃、酱咸菜吃、炒菜吃、炖菜吃、也可以做成酱汤,东北有很多种酱菜,做酱菜的主要原因是东北的冬天太漫长,差不多有大半年的冬天,东北地区青菜极为缺乏,大酱和泡菜就是半年的主要食材,这也是祖祖辈辈继承下来的口味,很多东北人喜欢吃大酱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一点就是烹饪过程的鲜味来自于大酱里面的各种氨基酸分解物。

很多人说东北冬天没有蘸酱菜吃,人们把焯好的冻白菜用冷水投凉,捏成团,沾大酱吃最好啦,没有蘸酱青菜,还有一些蔬菜可以地窖存储,比如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还有一些可以户外冷冻存储,比如大葱,到了冬天萝卜大葱蘸大酱也非常爽口,据说冬吃萝卜最顶用,这些小菜的香味不次于现在肉味儿,可以说是东北版本的西餐沙拉。这是东北人喜欢吃大酱的另外一个原因,蘸酱菜的口感好。东北人如此痴迷大酱也有一个坏处,重口味会影响人的心血管,那就是高血压疾病偏多。随着 社会 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传统高盐大酱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骨子里面的酱文化依旧存在。

东北的酱年龄大的人比较喜欢吃,但是到了孩子这辈已经不太喜欢吃了。因为现在超市里的各种酱料五花八门品牌多样选择性广,甜的,辣的什么样的口味都有。另外农村大酱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农家酱的味道,已经接近了失传,我们60后都没有人会下农家酱,已经是久违的味道了!

好像直到前年我父母还在坚持每年都要自己做一点大酱,对于很多传统东北家庭来说,大酱确实是不能缺少的一味调料,这就好比北京人对于芝麻酱的感情、山西人对于陈醋的感情、那么多人对于辣椒的感情差不多。

其实东北人喜欢吃大酱的原因也不复杂,基本就两大方面:

其一 历史 传统带来的饮食习惯

自古中国人就有食用豆酱的习惯,这是古人对于黄豆这种食材的神奇利用之一。在西汉年间史游所著的《急就篇》就有:“芜荑盐豉醯酢酱”的记载,在隋唐时期满族人也已经开始制作豆酱了,二十四史中的《金史》就有:女真人“以豆为酱”的记述。

也有说法满族人喜欢吃酱的原因是与努尔哈赤多年的征战有关,在颠沛流离之中士兵日渐衰弱,于是努尔哈赤每到一地就会向当地征集豆酱。以豆浆佐野菜既能饱腹,又可以为士兵及时补充大量的盐分、氨基酸,从而保持战斗力。后来满族入关建立清朝,为了让后代不忘祖宗立业艰难,在清宫御膳中也要备上大酱跟蘸酱菜,慢慢的这样的饮食习惯就流传开来了。

其二在高寒地区这种高盐的酱料更适合

这个原因很多人应该都能轻易的想明白,这就跟气候温润的地方人们口味清淡、潮湿阴冷的地方人们喜吃辣食的原因差不多。东北三省处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有着相对比较分明的气候,简单的说就是夏天特别热,冬天极其冷,而且冬季更为漫长。这样的气候无形中就会让人更偏好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因为这是生存所必须的,在古代的时候尤为如此。

而且在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蔬菜种植技术和运输手段,所以在冬季的时候东北人餐桌上的蔬菜就很有限了,早年间都是靠耐存储的土豆、白菜、萝卜之类的,以及提前晒干保存的干菜、野菜来渡过寒冬。可是这些食物滋味寡淡,又缺乏必要的氨基酸之类的营养物质,所以这个时候就轮到大酱出来“拯救”一下了。

所以呢很多东北人爱吃大酱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随着现在 科技 的发展,饮食的多样化,慢慢的愿意制作大酱的人更少了,年轻人也吃的少了,这可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吧。

东北大酱的大概做法:

简单的说就是把黄豆烀熟(这个“烀”就是以少量的水进行半蒸半煮弄熟),然后制成大块的酱坯晒干,最后用纸包上静待发酵(至少2个多月)。下酱的时候大概以酱块和盐2比1到3比1的比例进行,在洗干净的酱缸里加水融合,之后每天用 酱耙子上下翻动 (耙子只能是纯木的,而且最好是没什么味道的木料),大约1个月左右大酱就发好了(每天耙酱很重要,但也得看天气和温度),色泽黄亮、酱香浓郁。

不过虽然大酱是我家乡的风味酱料,但是有一点也必须要承认,传统的高盐量的大酱真的不建议长期吃,我的父母、长辈们很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之类的问题,去看医生基本都说与常年的高盐饮食脱不开关系。 毕竟现代人的饮食结构跟古人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传统的工艺和 美食 文化可以传承和欣赏,但是个人的饮食习惯还是要与时俱进的。

你的家乡有类似的美味酱料吗?你觉得最好吃的酱料是什么呢?欢迎评论分享给我们哦!

对于 美食 、 健康 饮食和 美食 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各地方都有一些特色饮食习惯,东北人爱吃大酱的习俗 历史 悠久,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习惯,就好象山东爱吃煎饼、四川爱吃辣椒,印度人爱吃咖喱一样是一个道理。

东北人吃饭餐桌上是绝对少不了大酱的,东北的菜系中也因为大酱才显得风味独特,蘸酱菜、农家大丰收、酱茄子、酱炖豆腐、酱炖鲫鱼、酱牛肉,几乎所有的菜都需要酱作为主要调料。

东北人之所以爱吃大酱有以下方面原因:

一、生存需要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从十月到来年的五月农田大地里无法生长出蔬菜,所以整个冬季的一家老小吃菜问题就需要解决和储备。白菜、土豆、萝卜天天吃起来也显得口味清淡,所以制作一些大酱来调剂一下口味,丰富了餐桌,获得了充足的营养。

二、 历史 悠久 :东北地区早在隋唐时期,渤海国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就开始了大豆的种植,当时的靺鞨人就开始有了用大豆制作大酱食用的传统,风俗一直维系至今。《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了“栅城之豉”,就是当地著名的特色食品。

三、原料优质 :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肥沃,无霜期、生长积温和年降水量等种植环境都非常适合大豆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生产的大豆质量非常好,好的原料生产出好的食品,所以东北地区不仅喜欢吃大酱,同时也喜欢吃其它干豆腐、水豆腐等其它豆制品。

所以,以上三方面决定了东北地区的饮食习惯,不管春夏秋冬餐桌上都离不开大酱,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必备一口大酱缸,各家妇女做酱的水平高低成了评判妇女是否勤劳的标准。

烀黄豆,摔成方,缸里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调菜汤,捞上一匙油汪汪。这就谜面也充分诠释了东北人对大酱的热爱。

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半年多没有青菜吃,冬天还可以有储存的白菜,土豆,萝卜可以吃一下,开春后,每天只能吃咸菜和大酱了,长此以往,也造就了大酱的好多烹饪方法,成了几辈人改不了的一种生活习贯。虽然现在青菜多了,物产丰富了,但蘸酱菜在东北饭店的餐桌上,还是占有一席之的。

东北那个气候适合做大酱,我姑父从东北来北京了,也想腌大酱,可是结果都臭了,根本做不出来,一方水土一方人,当地能吃啥就吃啥了,以前冬天没啥吃的,不像南方一年四季有菜吃,东北没啥吃的,小时候总是炸辣椒酱,炸鸡蛋酱,就是没啥吃的,不吃大酱更没滋味了。

中医讲咸入肾,东北冬天比较长,尤其以前没啥事儿干,没电的时候睡觉早,性生活估计也多,这样就对肾消耗大,就吃点咸的补补肾。这个是我个人分析,不一定对,黄帝内经里面确实说咸入肾了。

有大酱了,春天里菜园子里的小菜是最早的新鲜蔬菜,正好蘸酱吃,这个时间段很长,那种结果类的蔬菜还没有成熟,大段的时间都是吃蘸酱菜的,这个就给了大酱很长时间的存在原因。

大酱是东北菜的灵魂,东北人血管里流淌着的全是大酱。。我现在依然认为时间上最好吃的东西是妈妈炸的鸡蛋酱,小白菜,香菜,小葱新闷的大米饭,包的饭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河北管大酱叫臭大酱,很奇怪,东北的大酱带到河北吃就一种臭味。但在东北吃就没那种怪味儿,,也许和气候有关系吧!在黑龙江,妇女们说谁家日子过不下去了,或者不总在家生活,会说,他家连大酱都没下。连大酱都没有。下雨了盖酱缸,是暑假里孩子们的责任。农村谁家院里没有一口酱缸尼?慢慢寒冬缺乏青菜,是大酱酸菜把我们养大。。冬日里大酱与可怜的大葱白菜萝卜是我们补充维生素C主要的来源。当你几个月的寒冬里没有新鲜的蔬菜可以吃,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东北人会用大酱来搭配生的耐储存的蔬菜来吃,熬过寒冬,青草刚刚发芽,满城的人出去挖野菜,吃那一丝刚刚活的的新绿色食品满桌子的野菜搭配一大碗大酱,,代表着全家熬过寒冬迎接春天了!大酱,蘸酱菜是东北人口味,味觉的基石。不是鸡鸭鱼肉能可比的。。。剩下的也许就是整个冬天吃不完的无数个冻饺子了,,,整个冬天黑龙江基本上是飘在饺子的海洋之中吧!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小时候就爱吃大酱,那时候农村家家都自己做酱,城里有酱菜厂。现在回忆大酱的香味,仍感觉回味无穷!东北人爱吃大酱,和东北人爱吃蘸酱菜有直接关系吧。

用大酱调味的菜肴味道的确比不用的厚重一些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和我们吃大酱是一个答案!

辽宁哪里的干豆腐最好吃?

疫情期间,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在家里都憋坏了。最近正好有时间,想着开车带着一家老小出来透透气。我父亲一直想要去辽西看一看,很多年以前,他在那里下过乡,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就想要再去看一看,可能是人老了,就开始怀旧了? 上午9点,开始出发 路过盘锦

京哈高速到锦阜高速

还遇上沙尘暴了,好在不是特别大。

到达义县,别看着经济不怎么样,这里的矿藏资源很丰富。

当地的小吃,水豆腐,有人吃过吗?

瞅着不怎么样,填饱肚子还是可以的。

安泰门,明朝建立的,也算是历史悠久了。

看出点历史沧桑的感觉没?

大凌河张家堡大桥

大凌河感觉都要干旱了

谷家屯

疫情期间,景区都需要测量体温。

万佛堂石窟,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石窟群。

高3.5米的弥勒像,好多地方不让拍照,所以没拍几张。

菩提树,终于见到真的菩提树了。

大凌河还是挺漂亮的,总算有点出来旅行的感觉了

我还是喜欢这种景色美丽一点的地方,这趟跑下来也真的是够受的,又是下雨,又是沙尘暴的,好在奥迪A3比较给力,要不然可能目的地都到不了。

出发之前拍的,看着还挺好看的,是不是?

奥迪车的屁股,还是好看的。

动力的话,高速超车一点都不费劲。这车底盘很稳,跑个一百二三很轻松。

前排空间,宽不宽敞大家自己看图。

内饰的话,没有那么的豪华,不过该有的功能都有。

方向盘握感不错

车子我是在奥迪二手车4s店提的,新车的话感觉太贵了,所以就想着入手一台二手的,自己买还信不过对方,这个认证二手车感觉更有保障一些。订车的时候,我买了一年延保,然后店里又送了一年,感觉挺合适的。

车头一看就知道是奥迪,没错了。

空间的话,日常用车绰绰有余。虽然是这是一台二手车,但是看着我感觉跟新车没啥区别,入手时间也有半年多了,开着一点问题没出现过。这次路况这么不好,车子跑下来也是一点负担没有,不过这个地方,我想我不会再来了……

据说辽宁西部是中国最早种植大豆的地区,辽西人干豆腐是最佳的干豆腐,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后来学过去的,东北人喜欢吃干豆腐卷大葱蘸大酱,又抗饥又下饭,百吃不厌,辽西地区的干豆腐它以“干、薄、细”著称。“干”是指豆腐压得实、干爽;“薄”是指每张豆腐厚薄如纸,太阳底下能透亮儿;“细”是指豆腐里不含豆渣,口感柔和。如果开车路过京沈高速公路服务区,都会遇到著名的锦州干豆腐,好水好豆才有今天的锦州干豆腐。

辽宁吉林黑龙江都有很好吃的干豆腐,有是各有特色,东北的干豆腐可炒可炖可烤,吃一口干豆腐满口豆的香味道,其实锦州干豆腐是个宏观的概念,你可能不知道一件事,锦州干豆腐不是锦州产的,为什么不是锦州产的最好吃?

我们以前通常把锦州以及周边地区所产干豆腐都统称为“锦州干豆腐”。其中原因除了“锦州干豆腐”很早就受人认可、更有知名度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葫芦岛市(原名锦西市)、虹螺岘镇原来都是锦州所辖的,现在葫芦岛独立成为市,所以锦州干豆腐不再是锦州产的啦。

锦州也认为虹螺岘的干豆腐为最正宗的,虹螺岘位于锦州城西南五十里处的一个小镇,虹螺岘的岘(xian)不是县城的县,大家虹螺岘以为是县城,其实是一个乡镇,村子方圆数十里,峰峦叠嶂。有无数处淙淙泉水从山岩隙缝中涌出,成潺潺溪流,汇入山下的女儿河。做豆腐岂离得开水?虹螺岘的干豆腐便独得甘泉的滋味,格外细腻醇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也是水好才行。您现在想来几张干豆腐大酱吗?